新闻中心

政策锚定绿色发展 中空玻璃胶行业加速品质升级与成本优化

  • 发布时间: 2025-10-10

2025 年以来,中空玻璃胶行业在多部门绿色建材政策密集落地与产业链自主化推进双重作用下,呈现 “政策驱动明确、成本结构优化、品质监管趋严” 的发展特征。作为建筑节能系统的关键配套材料,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 “绿色合规、高效生产、品质可控” 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为建筑领域碳减排与品质提升提供基础支撑。
绿色建材政策体系全面落地见效。2024 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低 VOCs 含量建材等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到 2025 年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达到 12000 张、建设 50 项以上应用示范工程的目标。这一政策推动中空玻璃胶行业加速绿色转型:在认证领域,截至 2025 年三季度,中空玻璃胶类绿色建材认证证书已达 326 张,较 2024 年初增长 68%,覆盖丁基胶、硅酮胶等主要品类;在示范应用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重点工程已将绿色认证中空玻璃胶纳入强制采购清单,其中雄安新区某幕墙项目单次采购绿色认证双组份硅酮胶达 800 吨。地方层面,长三角地区率先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数据库,中空玻璃胶类入库产品已超 150 个,2025 年上半年该区域认证产品采购量占比达 62%,政策引导效应显著。
产业链自主化突破缓解成本压力。长期以来,中空玻璃胶生产所需的高端硅烷偶联剂、特种填料等原料依赖进口,成本占比居高不下。近年来,国内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实现关键原料突破:浙江某化工企业开发的高端硅烷偶联剂产品通过行业验证,纯度达 99.2%,可替代进口同类产品,2025 年产能已提升至 5000 吨 / 年,使相关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 18%;山东某新材料企业的纳米级补强填料实现量产,分散性与补强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推动下游产品力学性能提升 12% 的同时,原材料综合成本下降 15%。上游设备领域,广东某机械企业推出的全自动双组份混合生产线,将原料配比精度控制在 ±0.2% 以内,生产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 40%,目前已在 12 家头部企业投入使用。原料与设备的双重突破,有效缓解了行业成本压力,2025 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毛利率较 2023 年同期提升 3.5 个百分点。
品质监管强化推动行业规范洗牌。针对此前市场存在的产品性能虚标、环保指标不达标等问题,监管部门加大抽查与整治力度。2025 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中空玻璃胶产品质量专项抽查,覆盖全国 28 个省份的 156 家企业,重点检测 VOCs 排放、拉伸强度、耐候性等关键指标,抽查合格率较 2023 年提升 12 个百分点,但仍有 18 家企业因指标不达标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相关产品已暂停在政府项目中使用。与此同时,行业自律机制逐步完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牵头建立中空玻璃胶产品追溯平台,目前已有 86 家规模以上企业接入,实现原料采购、生产检测、物流交付全环节信息可查,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获取完整溯源信息。监管与自律的双重发力,推动行业加速洗牌,2024 年至 2025 年三季度,累计有 53 家环保不达标、质量不稳定的中小产能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细分场景需求驱动产品功能升级。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空玻璃胶产品向场景化、功能化方向持续迭代:针对装配式建筑高效施工需求,企业开发的快干型单组份硅酮胶,表干时间缩短至 2 小时以内,适配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节奏,2025 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 55%;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领域,耐紫外线丁基胶产品通过 10000 小时氙灯老化测试,性能衰减率低于 5%,已批量应用于隆基、晶科等企业的 BIPV 组件;面向农房建设市场,企业推出经济型绿色认证丁基胶,价格较高端产品降低 22%,同时满足基本密封与环保要求,2025 年在山东、河南等地农房改造项目中用量超 3000 吨。功能化产品的持续涌现,进一步拓宽了行业应用边界。
行业专家表示,中空玻璃胶行业已进入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并重的发展阶段。随着绿色建材政策的深入实施与产业链自主能力的提升,行业将进一步聚焦 “低碳配方研发、智能生产升级、全链条品质管控” 三大方向。预计到 2027 年,绿色认证产品在行业总产量中的占比将突破 75%,关键原料自给率达 90% 以上,行业整体将实现从 “合规达标” 向 “品质引领” 的跨越,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造提供更坚实的材料保障。

本文网址: https://wuhanmingrihong.com/news/35.html

Copyright © 2025 武汉明日红高性能密封材料有限公司